【醫療室】心臟衰竭 死亡率較癌症高

發佈日期: 2024-05-20 21:4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排第三位,而各類型的心臟病都有機會引發心臟衰竭,當中逾一半患者確診5年內死亡,醫生呼籲市民要正視心臟健康。

63歲的IVY去年被診斷患上心臟衰竭,經常覺得個心很翳、很有壓迫感。

IVY說:「我下班時走平路,平路就不應該會氣喘,但(我感到)很喘,心臟很不舒服。」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不能有效泵血至各個器官,而不同種類的心臟疾病都有機會導致心臟衰竭,例如是冠心病、心律不正和心肌炎等。如果衰竭情況嚴重,患者會出現氣促、肝和腎衰竭、休克等,甚至猝死。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志遠指:「部分病人可能純粹覺得有些疲累,或者發覺腳經常容易腫,去到病情開始惡化時,病人可能開始覺得有氣喘問題。這個最主要是因為心臟衰竭病人心功能下降,令肺部很容易有水腫情況。」

有研究指心臟衰竭死亡率比許多癌症高,約有一半人在確診後五年內死亡。醫生表示,如果及早求診,對症下藥就能夠逆轉衰竭。

陳志遠指:「例如以冠心病為例,如果血管有閉塞的情況,醫生就會透過做通波仔,或搭橋形式去處理冠心病。而另一類病人逆轉空間較大一點,就是心律不正引起的心衰竭。一般來說,會透過用藥物去控制心跳,如果病人在控制心跳效果不理想的話,病人就可以考慮做一些微創的消融術。」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