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議員指輕鐵脫軌凸顯行車安全問題 倡增設感應器及早發現路軌外來物

發佈日期: 2024-05-18 18:3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輕鐵一列無載客列車上午在鍾屋村站脫軌,無人受傷。警方懷疑一輛貨車跌木板落路軌,致列車出軌,司機涉危險駕駛被捕。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事故凸顯輕鐵行車安全問題,建議加裝感應器,以及利用人工智能(AI),及早發現堵塞路軌的外來物。

輕鐵網絡全長約36公里,共有68個車站。由於大部分路段都是露天,過往多次受外來物件影響行車。

今年1月12日,就有一輛吊臂車撞毀安定站附近架空電纜,五條輕鐵綫改道近五小時。

2018年5月,洪水橋站附近亦有架空電纜被吊臂車弄斷,輕鐵服務一度暫停。

元朗大馬路是較繁忙的輕鐵路段,緊貼兩旁都是馬路,又有多個行人過路處。有乘客表示不時見到路軌有雜物。

一名輕鐵乘客說:「很多人會扔些垃圾,煙頭、廢紙等。」

輕鐵乘客朱先生指:「有些人路過跌了東西也有可能,走過馬路,左腳踢右腳踢,便跌了進去。」

輕鐵乘客楊女士稱:「擔心雜物塞著路軌,導致列車停頓。會否像地鐵般安裝幕牆,避免他人扔垃圾。」

曾任九鐵主席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建議在輕鐵安裝感應器。

實政圓桌新界西北議員田北辰指出:「港鐵一直沒做甚麼,因為認為請了司機,認為司機看到路面,安裝在(列車)下方感應器,如果行駛時,發覺路軌有相若體積的物體,便一定要有方法,慢慢剎停輛車或通知司機。」

曾在港鐵任職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當初規劃發展時,錯誤判斷屯元天人口發展,導致輕鐵需與其他交通工具「爭路」。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副主席張欣宇表示:「明顯當時構想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偏差。會否整個換掉,改回高架系統,不用再與其他交通分享路權,但在天水圍、元朗一帶,很多地方發展現時重新做,涉及的成本及技術難度也非常高。」

他建議利用人工智能和鏡頭,分析路面情況,及早通知輕鐵司機,以免同類事件發生。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