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貨櫃碼頭排名首次跌出全球十大 智庫倡加快高增值轉型
發佈日期: 2024-04-19 13:00
港澳



有航運研究機構調查指,香港貨櫃碼頭排名首次跌出全球十大、排第11。政府指香港仍有優勢。面對貨物不少改為直接進出內地港口、不經香港轉口,有智庫就認為,應加快高增值轉型。
香港貨櫃碼頭曾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但近年風光不再。有航運研究機構公布去年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上海排榜首,處理4,900多萬個標準箱;其次是新加坡、寧波港。
香港排第11,去年只處理1,434萬個標準箱,按年下跌一成四,連續七年下跌。深圳、廣州港口排名都比香港高。
運輸及物流局回應指,不同機構排名方法各有差異,貨櫃吞吐量不是唯一標準,強調香港港口實力綜合而全面,地位廣受國際認同,現時應抓緊時機,鞏固及發展香港港口的優勢。
吞吐量下跌,除了經濟大環境,還有甚麼原因?物流業界就指,經香港港口入內地,要付跨境運輸費,碼頭處理費又比內地貴,每個箱成本要多付2,000元。內地港口硬件較新,毋須再經香港中轉。
有智庫就認為,香港應要尋找新機遇,例如集中發展高增值服務,例如海事金融、海事仲裁。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這些高增值服務帶給我們香港的收入、對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值,對比純粹做航運、物流高,亦可以配合國家『走出去』政策。」
他指政府應更積極,例如成立類似機管局的法定機構,制定具體政策,為貨櫃碼頭重新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