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醫院應用AI縮短部分項目檢查時間 醫管局冀加深交流吸納彼此系統優勢
發佈日期: 2024-03-20 07:00
港澳



醫管局40多名醫護人員年初分批到內地多間醫院交流,他們稱內地資源、人手較多,加上應用人工智能(AI),大大縮短部分醫療檢查的時間,建議吸納彼此系統的優勢。
自疫情以來,本港與內地醫護交流開始恆常化。醫管局首批共45名醫療人員,包括放射師、有份負責放射治療的物理學家,以及護士等,今年初分別到訪廣東省多間三甲醫院交流,歷時由三天至個多星期不等。
三個組別都稱,留意到內地醫院從預約求醫、檢查,到交代醫療程序、治療等,都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
他們舉例,為準確為癌症患者進行放射治療,香港的腫瘤科醫生會先在電腦掃描時勾劃輪廓,減少輻射對健康細胞的影響。
聯合醫院高級物理學家陳小強說:「大概需時兩至三小時。在內地我們就見到,引入其研發的人工智能自動輪廓勾劃,平均我們真的試過,大概兩至三分鐘做完。醫生在場,大約用多兩、三分鐘就可以改善到(輪廓)。」
至於內地醫院的放射檢查,一般預約連出報告,三天內就完成。
香港是否可以借鏡?醫管局稱香港都有用人工智能,但要追上內地的檢查速度,還有一個因素。
博愛醫院高級放射師李國威指出:「(內地)一間醫院有的儀器數量可能多過我們一個聯網,可能有十多台磁力共振,十多台電腦掃描,我們聯網可能只有四至五台。我們用的軟件,是歐美國家有些承認數據,國內軟件很多是自主研發,哪種軟件孰優孰劣,要經過深度交流,大家互相比較才分辨到。」
他們都認為日後繼續交流,對整個行業發展都有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