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肝鬱濕熱、陰虛 易誘發肝硬化

發佈日期: 2024-03-19 22: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脈經‧平五臟積聚脈證》:「診得肝積,脈弦而細,兩脅下痛。」

肝硬化屬於中醫「脅痛」、「積聚」、「鼓脹」的範疇,主要由濕、瘀、痰、毒等多種因素所引致,損害人體肝、脾、腎,並形成氣滯血瘀,痰結於肝臟。

港大中醫藥學院助理講師張凡稱:「體質方面,主要有虛和實這兩方面,肝硬化亦是虛實(體質)。在實證方面,主要常見有三種,有肝鬱、濕熱的情況,或者淤血積聚久的情況。肝鬱的人是指哪些?除了有肝區痛,通常是情緒方面的變化,例如容易發脾氣、不開心等的情況。而是濕熱,濕熱即是人們開始有皮膚黃、眼黃、小便黃,或是口乾、口苦的情況,虛證方面主要是兩種比較常見,一種是脾虛濕滯的情況,脾虛的人會覺得口淡,沒有胃口吃東西,覺得疲累,大便有些稀的情況。還有一種是肝腎陰虛的情況,肝腎陰虛的人,就是肝有少許隱隱痛,最明顯是腰開始覺得很疲累,下肢覺得痠痛,還有就是眼睛開始很乾澀,胸口好像很煩,手心可能有少許熱,甚至開始有低燒的情況出現。」

針對肝氣鬱結體質,可以飲用杞菊花茶來養血疏肝,材料有杞子、菊花、玫瑰花和花旗參。如果體內濕熱,可以用雞骨草、紅棗、薏米,加少許瘦肉煲湯來飲用。而脾虛的人士可以用黨參、淮山、茯苓、炒薏米和白米煲粥食用。而患者平時可以按摩穴位,來達到保健作用。

張凡說:「第一個穴位就是在腳面、在腳趾頭和第二隻腳趾,兩個的交點前有一個凹位,它叫做太沖穴,太沖可以幫助疏肝利膽,可以清熱的情況。第二個就是小腿的內側,小腿內側會看到腳眼凸出來,腳眼對上四隻手指的闊度,按下去是骨頭後面有凹位,這個凹位叫做三陰交穴,按摩三陰交可以幫助滋補肝脾腎。第三個穴位就在小腿外側,小腿外側摸到這裡有一塊骨,骨向前落少許會摸到一個凹位,酸酸痛痛,按揉這個位,叫陽靈泉。最後一個穴位是足三里,按揉足三里,可以調理脾胃,兼且強身健體,是一個非常好的穴位。」

今次為大家一款雜菌靈芝菇湯,有強身健體和養肝作用,但有熱病和感冒未清者就不宜服用。

材料:
靈芝 30克
羊肚菌 6粒
姬松茸 20克
淮山 10克
陳皮 1角
杞子 15克
紅棗 4枚
紅蘿蔔 1條
粟米 1條

煮法:將所有材料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轉慢火煮一個半小時後,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