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室】港大首創「先縮後除」療法根治肝癌

發佈日期: 2024-03-11 19:4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肝癌在香港常見癌症排行第五位,每年有超過1,700宗新症。要根治肝癌,現時只得手術切除或進行肝臟移植,但只有三成患者適合進行手術。港大醫學院早前發表一項治療方案,能夠將腫瘤縮小,並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65歲的黃先生兩年前因腹脹痛入院,隨後診斷出有末期肝癌。

黃先生稱:「吃少少(食物)就肚脹,肚脹感到肚皮很緊,就發覺肚有腹水,拿去化驗之後,原來是肝癌的第四期。」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去年初,發表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為不適合做手術的中晚期患者大大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根治機會和存活率。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陳智仁表示:「首先用介入注射一個碘油,將腫瘤目標先標記它,當有電療時,癌細胞就會開始產生壞死作用,當癌細胞開始壞死,身體的T細胞可以偵測得到這些不是屬於自己的細胞,T細胞開始會剷除癌細胞。做完電療後,再過多兩星期,就會用免疫治療。整個治療大概六個月,之後再做掃描,審視腫瘤縮小的程度有多少,從而決定是否能做手術,甚至能否做肝移植,完全去移除腫瘤。」

陳智仁稱這種治療模式相對安全和創傷性低,不過進行免疫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副作用。

陳智仁指出:「有時會見到皮膚炎、肺炎,甚至有肝炎的情況發生,但一般來說,如果及時停止免疫治療,很多時這些副作用會慢慢消退。」

在香港,目前常見肝癌原因,主要由乙型和丙型肝炎所引致。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醫生建議這類高危人士,每半年定期檢查肝功能和服用抗病毒藥,減低患上肝癌風險。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