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檔案】家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 媽媽重返職場難
發佈日期: 2024-03-03 09:16
港澳



社會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釋放女性勞動力是解決方法之一,有甚麼配套才可以鼓勵已生育的婦女重返職場呢?
三十六歲的阿螢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被診斷有發展遲緩問題,她惟有辭職專心照顧家庭。
全職媽媽阿螢說:「2020年4月我跟老闆說,不好意思真的做不到,他們睡覺後,我都不是自由的,然後又開始洗碗,收拾房子。這個是整天洗碗,洗東西之後,每逢冬天就裂開,接著就會流血、敏感,還有很癢。」
照顧家庭令阿螢忙得喘不過氣,她試過找託管服務,但發覺解決不到問題。
阿螢表示:「後期開始,因為弟弟的情緒真的不可以接受來這裡,他長大了,他有時反抗的時候,會碰到一些保姆姨姨。」
社會福利署數據顯示,2022-2023年幼兒中心服務名額,合共約3.6萬個,其中9,000個是資助名額,由於名額有限,不少家庭都仍然要面對無人幫手照顧小朋友的困局。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高級教育幹事吳珊瑤稱:「這些保姆,其實香港現在暫時未有一個叫做要考牌或要一些資格認可的制度,那些媽媽對這事的信心都不大時,未必會去用,配套都未足夠時,其實很難可以釋放婦女勞動力。」
因為沒有上班,阿螢說現在自己很少打扮,去街穿的也是丈夫的上衣,如果有機會她說自己都想重返職場。
阿螢稱:「如果坊間多些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小朋友),照顧那部分,我就會重返(職場)快一點。我可以賺到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現在真的沒有上班,就不會考慮買自己的東西。」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