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多面睇】坊間不少公司標榜產後紮肚修身 有醫生稱具風險

發佈日期: 2024-02-27 23:1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近年興起生產後紮肚修身,更聲稱有助盆骨修復和內臟復位。有醫生說紮肚可能有風險,事前應諮詢醫生。

現時坊間有不少紮肚公司,標榜快速修身,這間更指紮肚有助「盆骨癒合」。

紮肚專門店負責人張小姐表示:「我們把盆骨綁起來,你想想嬰兒在這裡,慢慢把盆骨撐開,其實你不箍,就是你不箍它,它怎麼會自己癒合起來呢?首先他們的資歷是10年或15年以上的按摩治療師,因為身體做美容都是有硬件的,他們就有這些證書,我們好像有些治療師,真的摸到媽媽肚子裡面有腫瘤。」

網上宣傳就更加多,這間就聲稱紮肚配合按摩,可以做到「內臟歸位」。

紮肚公司職員稱:「懷孕過程中,我們子宮會擴張至15至20倍大,紮肚我們會做一些動作,令到其加快復原,和回歸正確的原位。」

但有婦產科醫生指,婦女懷孕和生產期間,盆骨鬆弛和內臟移位是正常現象,一般分娩後三個月內就會自然恢復,紮肚反而可能帶來副作用。

中大醫院婦產科醫生鍾汶欣認為:「有個個案(分娩)第10日就紮肚,第14日她打電話回來,說肚子痛和不舒服,所以回來做檢查。檢查後子宮未復原位,未回復正常尺寸,血塊積聚在內,摸上去有點痛,像是發炎的情況。」

有立法會議員指,法例無明確定義甚麼是「醫療行為」,即使紮肚廣告用上醫學名詞,都未必能夠以現行法例規管。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稱:「的確他用了一些學術或結構學的名詞,盆腔可以收窄,腹直肌可以拉近,但他又沒有說這是醫治甚麼。反而我們最重要的是分清楚,他做的並非我們醫療衞生界接受的那種做法,也沒有任何醫學證據證明他是有效。」

消委會回覆指,過去三年共接獲八宗涉及紮肚的投訴。其中一位投訴人指,過程中感到痛楚,最終要自費看醫生及服用止痛藥。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