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醫療事故】院方指氧氣樽事件相關培訓不足 有組織批淡化醫護責任
發佈日期: 2024-01-30 23:30
港澳



明愛醫院去年有醫護懷疑未發現氧氣樽未開啟,令一名年長男病人轉送病房期間缺氧事件,院方公布調查報告,但未交代是否有人需要問責。
一名79歲本身有腸阻塞男病人,去年11月因病情惡化,需由眼科病房轉送深切治療部。
院方指當時負責運送的一名眼科醫生及兩名資深病房護士,無發現病人用的氧氣樽氣閥無開啟。病人之後情況轉差,同日離世。
事隔近兩個月,根源分析委員會公布調查報告,指涉及多個因素,除了早前曾提過,涉事型號的氧氣樽,就算氣閥關閉,也有氣流聲音,會誤導醫護人員,以為有開啟。
亦發現負責準備監測儀器及氧氣樽的人員,角色及責任不清晰。有醫護人員僅在出發前,才加入協助運送病人,導致臨床交接工作不足。涉事病房不常運送病人,相關培訓亦不足。
報告建議,在準備和運送危殆病人時,需明確劃分不同醫護人員的角色。並要填寫運送病人的表格和檢查清單,做好交接。不過院方未有交代,有無人需要問責。
有病人組織批評報告,淡化醫護人員的責任,又認為報告揭示院方管理不善。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說:「報告提及很多不幸事情發生,導致一條性命損失。但那些錯誤,我們看每一個錯處,也是很細微、亦可避免的錯處。究竟管理團隊為何容許這件事發生,而運送過程沒有指引,到事件發生、有人命傷亡,才做程序補回。」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表示:「目標不是找誰要負責任,是要找出問題的所在。每一個同事角色要清楚,平時多訓練或演習,同時會熟習這角色。」
明愛醫院指已落實執行有關建議,亦已同家屬會面,解釋報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