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4月展開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 有學者指應豁免生物降解塑膠

發佈日期: 2024-01-29 23:0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政府4月22日起,展開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所有餐具基本上堂食禁止供應,個別外賣可以獲豁免。

膠棉花棒、牙籤等十二類用品,亦不可免費供應,部分更禁止銷售,有藥房稱有代替品,但價錢較貴。

不少食肆現時都會用即棄膠餐具,尤其是外賣,這個情況約三個月後就會改變。

4月22日起,發泡膠餐具、膠杯碗碟連蓋、飲管等,堂食要禁止供應,付錢買都不可。只有膠杯、碗、盒連蓋,外賣時可獲豁免,市民亦可以在店舖買到。

即棄膠用品方面,首階段就包括12類,例如膠棉花棒、牙籤、傘袋等,全部禁止免費供應。只有非醫療用膠手套、宣傳用塑膠包裝紙巾,及酒店提供的指定洗漱用品,可以收錢供應。還有三類用品完全獲豁免,包括如紙包飲品上的膠飲管等、預先包裝食品或飲品等。牙縫刷、牙線就不受條例規管。

政府強調,法例主要規管製造、供應及銷售,市民用了被禁的餐具,不會被視為犯法,舉例他們在外地網站購買,或旅行帶回來,不屬犯法。消息指包括在淘寶購買,除非該網店在香港營運。

陳先生說:「很少資訊,很少很少,為了環保要搞這麼多東西。」

徐先生稱:「初時會有不方便,但市民會慢慢習慣,沒有辦法,要環保一定要有少少付出。」

有藥房商會就稱,不少藥房都購入一批棉花棒,相信這數個月要清貨難度不大,最大問題是替代品較貴。

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張德榮表示:「這些價錢非常便宜,一包80支只是賣3元,未來轉用這類木棉花棒,因有消毒作用,五支要賣十蚊、即是兩元一支,一支等於這大半包。」

有學者批評,現時的管制連生物降解塑膠都禁止。

港大地理系名譽教授何建宗指出:「很多時是來自天然物質,雖然有一定化學過程,但都比其他塑料容易分解。好多新產品推出市場,為了取代舊有塑膠的壞處,但這新產品推出後,就『一竹竿』不准用,這等同打擊他們研發新產品,這是很詼諧。」

他稱生物降解塑膠,一般是桌布、床單材料之一,希望可以豁免。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