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騙協調中心即日起以「#」號發提示短訊冀增成效 銀行業認為有助防騙
發佈日期: 2024-01-02 22:14
港澳



為提防市民受騙,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即日起,會以「#」號的名稱發短訊提醒。
去年首十個月,詐騙案按年升逾五成,警方實施新措施打擊電話騙案。即日起收到這個短訊就要格外留意,因為你已經可能已經受騙。
短訊發送人以「#」號開頭,即「#ADCC18222」,收到訊息的市民,是警方與12間銀行合作分析轉帳戶口次數、日期等,識別出來的潛在受害人。
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林沛恆稱:「報案受害人提供一些傀儡戶口,由那裡開始找到潛在受害人出來,所以收得這訊息,真的很大機會是騙案受害人。」
警方指短訊旨在發出警示,提供查核及求助方法,並不會附有任何超連結,更不會要求市民披露個人資料,或銀行認證資料,或者要求市民轉移款項到任何帳戶。警方以往會致電或親自聯絡這些潛在受害人,但有時未必能聯絡到。
林沛恆說:「有時未必聯絡所有潛在受害人,原因包括有些市民見到不認識來電號碼會選擇不聽,或聽了很快斷線。為提升成功接觸受害人覆蓋率,我們增設短訊提示。」
銀行業界認為短訊提示,有助防止更多人被騙。
金融界議員陳振英表示:「有些是大額騙你一次,有些騙徒多次欺騙受害人,若第一筆轉帳後,及時提示受害人,受害人可能第二、第三次轉錢給騙徒時,可以再想清楚,亦及時令騙案不會繼續發生。」
但有立法會議員擔心,騙徒可能仿傚警方短訊,建議應改用大數據系統攔截。
九龍中議員楊永杰指出:「可能你溫馨提示受害人,反而人們更加防範這些是否真的溫馨提示。每個發送經頻譜發送資料,只要經系統將這些所有訊息過濾,才可攔截詐騙訊息。」
警方就指「#」號發送人名稱,經通訊辦核實,相信騙徒難以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