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多面睇】政府即日起推短訊實名制以「#」識別 專家認為難杜絕騙案
發佈日期: 2023-12-28 23:36
港澳



政府即日起推出短訊實名制,已獲認證的發送人會以「#」號開頭的名稱發短訊。但有保安專家認為,難以杜絕騙案。
警方今年首10個月,接獲3,700多宗涉及短訊詐騙的報案,涉款合共超過9,300萬元。
為打擊短訊詐騙,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即日起實施,已獲認證的發送人會以「#」號開頭的名稱發短訊。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表示:「一個已經獲認證的機構,例如一間銀行,當作是『#ABC Bank』,如果是一個騙徒假冒的話,他是不可以用『#ABC Bank』這個發送人名稱。但他亦不可以用『#』號,因為如果用『#』號的話,他是一個未經登記的發送人的話,其實也是會被過濾的。」
但有專家認為,單靠「#」號難以杜絕騙案。
信息安全專家龐博文指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詐騙犯終有一天,他們會用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去模仿這些訊息、差不多的訊息。例如我們平時都見過的,在一些即時通訊軟體裡面,他們發出一個似是而非、差不多樣子的網站連結。」
根據通訊辦資料,已獲認證的發送人也可能因應營運需要,而向客戶發出並非以「#」號開頭的短訊,例如需要客戶直接回覆的短訊等,會否令市民更混淆呢?有參與計劃的電訊公司希望,當局日後繼續完善措施。
香港電訊個人業務行政總裁林國誠稱:「你說是否完全杜絕,我覺得是未知道的,但都要看我們出來的效果。『#』號是一個單向式短訊給客戶,我覺得已經是好的,最少客戶可以分辨真偽。如果要回覆的訊息,我想在下階段,當技術提升的時候,我們希望可以盡快推出。」
他相信除了加強監管,亦要做好宣傳,教育市民注意網絡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