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檔案】短腸症患者 — 嘉嘉的24小時

發佈日期: 2023-11-26 09:06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因為先天性缺陷,或者經手術切除部分腸道的短腸症患者,要長期靠輸營養液維生,他們一天24小時是怎樣度過的呢?

嘉嘉說:「拍玩具片,醫院、小手工、小廚神、好去處。」

9歲的羅珮嘉、嘉嘉,4年前開始做YouTuber。30周出世、只有1.3公斤的嘉嘉是早產嬰兒,因為心導管未閉合,要靠藥物治療。怎料那些藥物同時誘發了壞死性腸炎,嚴重的副作用,令嘉嘉九成的腸道壞死。

短短三天時間,嘉嘉經歷了兩次大手術,切除了壞死的腸道,只剩下一成小腸和三分之二的大腸,也就是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左右。

短腸症患者單靠食物,並不能夠吸收足夠的營養,所以嘉嘉每日有16小時要留在家中,由媽媽幫她輸營養液,但營養液也好像一把雙刃劍,它能給嘉嘉能量,但長期輸液很容易導致肝衰竭。

嘉嘉媽媽稱:「應該要輸一輩子(營養液),因為不能痊癒的了。這包營養液是傷肝的,我們是知道的,但也要用,因為你除了這樣東西,其實我們沒有其他選擇。」

梁芷綸是嘉嘉的主診醫生,她所接觸的短腸症小朋友中,嘉嘉屬於比較嚴重的個案。她說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短腸症患者存活率大大提高。

兒童醫院小兒外科副顧問醫生梁芷綸指出:「我們現在可以做到一些品質好、可以護肝的營養液,所以這些小朋友,除了因為營養之外,他們以前因為肝臟衰竭而存活不了的情況,都大大減少了。」

因為消化及吸收功能很弱,嘉嘉不能吃太多,但一有機會,媽媽就會帶她出去吃飯,讓她品嚐不同的食物。

嘉嘉媽媽表示:「一個包,嘉嘉最後只能吃到一小部分。她輸了那包營養液,其實沒有肚餓的感覺,所以沒甚麼食慾。」

嘉嘉說:「我有時會肚餓,有時會肚餓,現在這樣就肚餓。」

不知道嘉嘉還有多少個24小時,媽媽的信念是,活著就要好好珍惜。

嘉嘉媽媽稱:「我們認識最大(短腸症患者),是二十多歲,我就覺得二十多歲已經很棒,但你明不明白,中間為甚麼有個斷層?二十多(歲),之後變成十多(歲),自己也會有疑問,但是不想知道了,自己心知肚明。」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