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服務隊風暴上空投探空儀 助天文台更準確預測威脅程度
發佈日期: 2023-11-24 18:53
港澳



政府飛行服務隊與天文台多年來合作「追風」,每當有熱帶氣旋襲港,就會飛到風暴上空投下探空儀,協助天文台更準確預測風暴對香港的威脅。
超強颱風「蘇拉」9月襲港,本港多處遭到破壞。政府飛行服務隊一度派出定翼機,飛越「蘇拉」上空,投放探空儀,協助天文台偵測氣象數據。這段片段就是當時拍攝到「蘇拉」的風眼及眼壁。
兩個部門自2016年引入「下投式探空系統」後,至今出動57次,共偵測38個熱帶氣旋。
投放的探空儀配備氣象探測器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可記錄氣壓、溫度、濕度等資料,實時傳送回天文台,協助天文台分析熱帶氣旋的強度和三維結構,更準確地預測風暴對香港的威脅。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航空氣象數據分析組)張冰表示:「熱帶氣旋在海面,我們實測的數據較少,我們近岸有海島,但較遠要靠遙感衛星或雷達數據,實際觀測數字資料不足。探空儀可以做到,因為在高空一直放下去,所以在不同高度,都可收集相關氣象數據。」
負責執行任務的是這架挑戰者605定翼機。飛行服務隊稱,每次風暴中飛行都有一定危險。其中7月颱風「泰利」襲港,定翼機執行任務期間,就發生驚險一幕。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機師(定翼機)陳綺玲說:「駕駛艙左邊擋風玻璃,懷疑被外物擊中,所以引致整塊擋風玻璃都碎了,雖然儀表顯示機艙氣壓正常,但仍存有一定風險。以三萬呎高空來說,我們機組人員只有30至60秒時間作出反應,包括戴上氧氣罩及進行緊急下降程序。」
每次任務時,當飛機飛到熱帶氣旋上空,即約31,000至35,000呎高空,空勤人員就會經機尾這個特別管道,投下探空儀,一般每次要投放約六至十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