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新技術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 威院試行並向醫生提供培訓

發佈日期: 2023-11-16 22:5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中大醫學院成功研發新技術,配合人工智能(AI),提升腸道微生物移植成效,將難辨梭菌感染治癒率,提高至九成以上。新技術已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試行。

周女士四年前患上難辨梭菌,有大便出血情況,曾八次服用抗生素,但都無效,病情越見嚴重。

難辨梭菌患者周女士稱:「食抗生素,看不好、醫不好。屙血,每日屙十幾次,屙到整缸都是血,行不到、腳軟。」

難辨梭菌是一種可感染腸道,及引起嚴重腹瀉、大便出血的細菌,亦是最常見的院內腸道感染,長者、慢性病患者等是高危群組。

傳統治療方法包括服用抗生素,但有機會破壞好的腸道微生物,引致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而且復發率及死亡率,分別高達三成五及四成。

中大醫學院研發新技術,先向健康人士收集約50至100克糞便,加入生理鹽水稀釋及經精密濾網,去除不必要微細殘留物後,再透過人工智能分析和篩選糞便樣本,以腸鏡等方法移植給患者。

團隊指新療法可以把治癒率提高至九成以上。而相比抗生素治療,可令患者生存中位數,由2.1年升至4.7年。

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黃秀娟稱:「病人的腸道其實很『肉酸』,就好像森林大火,如果利用抗生素治療,就好像森林燒完之後的情況,但用微生物移植就另一件事,見到可以重建整個腸道微生態,令到病人微生態健康,復發率大大減低。」

醫管局稱已成立工作小組,為引入這種新技術做好準備,期望大幅縮減患者住院次數及時間,更有效善用病床資源等。

威爾斯親王醫院上月起已試行有關新技術,並向醫生提供培訓,期望日後在其他醫院推行。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