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試行AI系統預測風暴路徑初步觀察較準確 惟低估風力變化

發佈日期: 2023-11-08 18:3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天文台試行用人工智能(AI)系統預測風暴路徑,初步觀察較為準確,但低估了風力變化。

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時,港府一早預告會發八號信號。但到颱風「小犬」吹襲期間,由八號改發九號只提前15分鐘通知,令不少市民措手不及。

在立法會大會,政府稱為了加強颱風預警,天文台年中已試行用人工智能系統預測,並在上月推出華為「盤古電腦模式」的預測圖,涵蓋風力、氣溫及海平面氣壓。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我們用人工智能時,見到對於譬如颱風的路徑預測,似乎的確是比傳統方法好像準確一點,但它對於風力的預測,初步看似乎它比較上低估了風力的變化。各方面可能需更多合作和經驗,慢慢看如何改進技術。」

另一個關注是對「世紀暴雨」的預測,有立法會議員問到,天文台應否啟動緊急警示系統,提醒公眾。

金融界議員陳振英指出:「這類暴雨其實短時間內可能引致一些很嚴重的災情,如隧道水浸,如市民無及時掌握這些情況,隨時會身陷險境。」

政府稱,天文台近年亦開始應用人工智能優化臨近預報系統,一般可在降雨量達發出暴雨警告指標前10至40分鐘提醒,但強調暴雨發展極具隨機性,短時間內可以有很大變化。

謝展寰表示:「將來緊急預報,相信會用於大家平時不是那麼關心的情況,如特大地震、海嘯,不是一般情況,不是大家在天氣資料渠道接收到的,可能我們才會使用。」

他強調現時已有多個渠道供天文台發放資訊。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