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分四大區域 近半十年內可發展提供逾50萬住宅單位
發佈日期: 2023-10-30 18:34
港澳



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分為四個區域,共提供3,000公頃土地,當中近一半十年內可發展,提供逾50萬個住宅單位,目標2027年前為主要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
最新的大綱,跟上屆政府不同,由之前分為三圈,新細分為四個區域,目標維持將該處打造成國際創科新城。
其中元朗、天水圍、洪水橋廈村、元朗南及流浮山一帶,因較近深圳前海及南山,將重點發展高端專業服務。集中在洪水橋廈村,包括金融、保險、法律仲裁等,已預留不少於200萬平方米商業用地,並有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流浮山發展數碼科技及生態旅遊。元朗南就以住宅為主,提供約3萬個單位。
至於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牛潭尾一帶,將成為創新科技地帶,共有70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作創科用途,相等於17個科學園。其中河套區首三座大樓預計明年底起,分階段落成;而新田科技城首批土地,2026年完成平整。
而上水、粉嶺北、古洞北等靠近三個口岸,會成為商貿及產業區,政府辦公集中在這裡。沙頭角、紅花嶺一帶,就會跟深圳共同研究發展成文化旅遊區。新發展項目方案明年前交代。
而《施政報告》提出的大學教育城,將分布在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等,包括演藝學院新校舍。
政府目標2027年前為主要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2032年或之前,完成四成的土地平整,及四成新增單位。
不過本港現時經濟下行,如何確保有足夠資金推展?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700公頃不是一年就全收回,我們亦有收地補償制度,每幅地賠多少錢,錢及進度完全可以計算出來,未來5年收700公頃,我們是有信心,我們賠償資金可以處理到。」
她又稱,當局會成立辦公室研究如何融資,而合適項目會直接批地,以符合產業主導的發展原則。
甯漢豪指出:「不同產業批地多樣性程度可能可以不同,舉個例如是物流用地,如一般人認知,如物流用地可能招標。因為是較廣義產業,但當我們說創科用地就很『專』了,有時候越專,可能能夠用到直接批地手段就越多。」
當局指正物色地方興建展覽館,稍後讓公眾更實在了解北部都會區四大區域的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