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將轉數快與「防騙視伏器」資訊連結 若過數至可疑帳戶會有提示
發佈日期: 2023-10-12 18:31
港澳



因應騙案有上升趨勢,金管局將再推出措施,打擊可疑帳戶,包括將轉數快跟警方的「防騙視伏器」資訊連結,市民若轉數到可疑帳戶會有提示,最快兩個月內推出。
現時用轉數快轉帳,先要輸入手機號碼、電郵或轉數快識別代號,金管局稱,系統將跟「防騙視伏器」內可疑的相關資料比對,若這些手機號碼等已被列為「高危有伏」,就會在市民轉帳前,作出提示,指出有詐騙風險,提醒用戶三思。當局稱逾四十間提供轉數快的銀行、儲值支付工具,屆時都必須參加。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稱:「轉數快將來系統轉了這警示,基本上停了交易,問你、提醒客戶,真或假,是否真的進行?讓客戶有再一次機會提醒警覺。」
既然已是高風險可疑帳戶,為何不直接「封鎖」該帳戶,不准收錢?
金管局主管(金融基建發展)黎巧兒稱:「『防騙視伏器』內的『高危有伏』已標籤的代號,這都與詐騙舉報有關,可能有時調查仍進行中。」
金管局今年首九個月,收到954宗涉及詐騙的銀行投訴,是去年全年近兩倍,金額最大的一宗屬投資騙案,涉款120萬歐元、折合近一千萬港元。
較多涉及積分騙案,即是有短訊稱積分到期,要登入假連結登記,最終被騙去信用卡資料等。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銀行發短訊不附連結,十多年,我們說了無兩百次,都有百多次。市民按任何一個訊息,按入連結,它叫你提供,做一些交易,提供一些戶口資料、信用卡資料、一次性密碼、個人資料,即時要走。」
當局稱留意到近期上升速度放緩,但仍需打擊,新招還包括銀行間分享可疑帳戶情報的平台,將會由現時的企業帳戶擴展至個人帳戶,資料包括持有人名字、身份證號碼及聯絡方式等,當局稱不排除屆時要修例。若成事,分享前會否要先取得客戶同意?
金管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洗黑錢)朱立翹說:「如我們打算全部都需客戶給同意才可交換資料,其實騙徒或罪犯不會給予這同意,我認為在設計上我們要考慮這因素。我們一個大前提下,要交換這些訊息,目的是為了防止或偵測一些罪行,如騙案或金融罪行。」
不過這個平台暫時,只有五間銀行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