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稱將檢討黃大仙及柴灣等是否列水浸黑點 須先釐清水浸原因
發佈日期: 2023-10-02 14:40
港澳
粵上月初連場暴雨,黃大仙、柴灣等地接連嚴重水浸。渠務署稱,會檢討將來是否定性為水浸黑點,關鍵是要先釐清水浸原因。 「五百年一遇」的暴雨,造成多處出現數百年一遇的奇景。政府曾稱,期間派出逾140隊渠務署人員緊急應變隊處理,隊員還包括「機械人」。 例如這個小型清淤機械人,可以擊碎大型碎石和雜物,再吸走淤塞物,可應用在箱型暗渠;「體型」較大的就可應用在新界河道。 渠務署總工程師石建騰表示:「這個機械人,現在在此處平均每日清出的淤泥數量約10噸。以往如果用傳統方法,因被現場環境限制,數量遠小於10噸。以往需要在旱季才能進行的清淤工作,現在用清淤機械人,可不受天氣和環境影響。」 這個畫面不少人都不陌生,用的是高壓水槍,主要是「打通」市區的地下管道。暴雨期間,都有市民嘗試自己「通渠」,有沒有用?署方稱,首要勿打開渠蓋通渠,至於其他渠口要視乎情況。 石建騰稱:「例如雜水溝上有樹葉的情況,可以掃開樹葉或雜物,但如果非專業人士,在水混濁期間,若看不清楚而去清理渠道,就會有相當的風險。」 要防範水浸,就要靠蓄洪池等設施,會否加快興建?當局稱市區的話,只能選址公園、休憩用地,一直有跟進,希望盡快動工。 對於早前暴雨令黃大仙、柴灣等地方連番嚴重水浸,但都不屬現時全港四個水浸黑點,署方稱會檢討會否將這兩處定性為水浸黑點。 渠務署總工程師袁嘉慧說:「定性水浸黑點都要看水浸原因。如果發覺該處水浸原因,純粹是大雨期間,有泥沙沖下來,堵塞了雨水排放系統、不能順利排水,平日日常維修工作就可處理到。」 至於會否增設水浸預警,當局認為首先是疏通水浸,而天文台現時都有類似警告,認為都是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