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調查指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因憂慮藥物副作用等曾自行停藥 籲推廣藥物認知
發佈日期: 2023-09-28 18:59
港澳



心臟專科學院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的心血管病患者,誤以為長期服藥會傷肝腎,超過兩成人曾自行停藥,或加減服藥量,學院指可能會增加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本港去年心臟病死亡率攀升至十年高位,而心血管疾病主要高危因素是高膽固醇和高血壓,而全港就有近三百萬人有這兩種高危因素。
心臟專科學院七月中至八月中,問卷調查訪問320名有服用膽固醇或血壓藥的心臟科專科病人,發現一成一人曾加減藥物份量,一成人更曾自行停藥,大部分原因是認為自己血壓或膽固醇在理想水平,和擔心長期服藥會有不良副作用。另有一成人曾自行買藥代替覆診。
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梁達智表示:「有時停藥後血壓飆升,會引致影響身體器官,亦見過親身有病人試過,因突然血壓高,有中風情況。定期覆診才可讓醫生知道你對藥物反應、可知你病情控制得如何,或有否其他併發症。」
調查結果亦反映,病人對藥物有誤解。八成三持續用藥的受訪者,誤以為長期服藥會影響肝腎功能。醫生就指,服藥確實會令肝腎有一定負擔,但不會損害功能。
心臟專科學院會董盧家業指出:「在醫生處方下,大部分病人肝腎功能正常的話,可在承擔範圍內。本身有些人有肝病、腎病,會否有影響?醫生會因病人肝腎功能,而調節藥物劑量,或用某些不會影響肝腎功能的血壓或膽固醇藥。」
有六成七人亦誤以為一開始服用血壓、膽固醇藥,就要一輩子服用。醫生指,病情受控時藥有機會減少,甚至可以停藥,呼籲各界積極推廣藥物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