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黃褐斑反映臟腑機能失調 中醫調理有助「下斑」
發佈日期: 2023-09-12 22:00
港澳



《諸病源候論》:「面黑皯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皆令血氣不調,致生黑皯。」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屈珮珠說:「黃褐斑,中醫古籍稱之為 『面塵』、『黧黑斑』,形成與肝、脾、腎三個臟腑功能失調有關,由於功能失調,導致血脈瘀阻,瘀血阻擋經絡,新血不生,令氣血不能滋養臉部而出現黃褐斑。」
《黃帝內經》記載,「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所以中醫會依照身體毛病的徵狀,將黃褐斑區分為四大證型。
屈珮珠稱:「『肝鬱氣滯』,常見就是脾氣煩躁 、口苦咽乾、脈弦細,所以會用逍遙散來做藥物處方加減;第二個證型是『氣滯血瘀』,會見到斑點呈灰褐色,甚至會有痛經的症狀,我們處理的方法會理氣活血、化瘀消斑,會用桃紅四物湯來做加減;『脾虛濕蘊』,斑色淡褐色,面上如塵土黏附,常感疲倦乏力、胃口不佳,治療方法會用參苓白朮散來做加減;『肝腎不足』的證型,會見到臉色晦暗,斑色灰褐,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失眠健忘,治療方面,就會以六味地黃丸加減。」
除了內服中藥調理身體之外,中醫亦會透過外敷中藥和針灸去治療黃褐斑。
屈珮珠表示:「我們會用美容針,美容針的尖部很細,扎在面部的色斑部位,可以近距離、近端調節該部位的氣血循環。」
此外,處理面部的經絡氣血循環,常會取用合谷穴;要調節血瘀的症狀,則會取血海穴,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另外足三里對脾胃的運作亦很有幫助,治療黃褐斑的時候,亦會用到這個穴位。
而規律的飲食作息和做好防曬,也有助預防黃褐斑的復發。平時可以輔以茶飲,今次介紹一款「玫瑰花肉桂茶」,有行氣解鬱、散寒溫脾的作用。
材料:
肉桂皮 2克
玫瑰花 6克
煮法:
倒入200毫升熱水,焗茶飲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