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首輪申請截至下午五時接獲11宗申請 涉3910名外勞

發佈日期: 2023-08-16 18:4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首輪申請今日截止。截至下午五時,發展局共接獲11宗申請,合共涉及3,910名輸入勞工。有業界估計輸入人手成本,比本地工人貴約百分之五。

建造業即將輸入最多1.2萬名勞工,工人來到會居住由元朗潭尾社區隔離設施改成的中央宿舍,改建工程仍然繼續。

開放給業界申請輸入勞工已一個月,首輪申請來到尾聲。有業內人士指部分工種反應尤其踴躍,如紮鐵、搭棚等,估計因本地較少相關人手,亦與工程進度有關。

註冊專門行業承造商聯會會長陳落齊說:「我當然希望申請多少就批多少。我們每月做很多招聘會,成績都不理想,現在欠缺很多人,希望政府立即批1.2萬人幫助業界。」

輸入的勞工優先應用於公營房屋、鐵路等,金額達十億元的政府工程項目,涵蓋29個技術工人工種及地盤管工、土地測量員等18個技術人員工種。

工資不能低於行業收入中位數,亦需為居於本港的勞工提供住宿,加上每月400元僱員再培訓徵款等。業界估計,每名輸入勞工成本比本地工人初期多約百分之五,長遠視乎工程加快了多少,如果快,有機會壓低到成本。

陳落齊認為:「他們(輸入勞工)每天在地盤工作,可能效率會提高。因為穩定工期就節省錢,若不穩定成本很貴。」

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表示:「不可以輸入任何勞工,其工資低過該行業收入中位數,這是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機會及收入。」

輸入勞工時,已規定要聘用特定比例的本地工人,是否一定要以更高價錢請外勞,來間接保障本地工人,最終令成本上升?

勞聯勞工界議員周小松稱:「在香港無人做的工種,才同意輸入外勞,並非讓僱主取代用廉價勞動力取代本港勞動力。目前計劃屬工務工程,我相信對工務工程落實進度,比增加少少工人成本更重要。」

政府早前指,期望兩個月內完成審批,預計首批勞工第四季來港。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