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截至下午五時接118宗輸入勞工計劃申請
發佈日期: 2023-08-07 19:00
港澳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涉及專線小巴和旅遊巴司機等的首輪申請今日截止。有小巴業界稱,輸入勞工成本較聘請本地人高,營運商申請時較審慎,未必用盡配額。運輸署指截至下午五時,共收到118宗申請。
為紓緩運輸業人手短缺,政府容許公共小巴及客車業輸入共1,700名司機,首輪申請開放了近一個月,來到尾聲。
專線小巴業界早前指,欠缺1,300名全職司機。有業界代表指,因輸入勞工成本比本地司機高,僱主一般持觀望態度,預料首輪只有約200個申請,佔900個名額的約五分之一。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表示:「除了釐定司機薪金外,還要未考到牌前,都要支付薪金。考牌時間,還未計考牌不及格,我們計算到成本太重。」
他稱聘用本地司機,每月平均成本約17,000元。聘請外勞需不低於月薪中位數、即14,300元。而每人住宿平均成本約3,000元,加上職前訓練、保險等,每名外勞成本約21,000元。為維持營運,部分路線不排除要申請加價。
周國強說:「不是我們獅子開大口,我們司機真的不夠。周邊成本不是自己控制,發現計算有些線足夠生意,還可勉強請到外勞司機,但一些細線本身經營困難,再加重成本,每個月經營要倒貼,營運上更困難。」
至於旅遊巴,有業界代表指,行內有60多間公司申請了輸入勞工,其中較多是經營跨境旅遊巴業務。
政府早前估計僱主遞交申請後,一至兩個月內當局就可批出勞工申請。首批輸入勞工最快今年第四季就可入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