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指心房顫動病人若中風後隨意更換抗凝血藥 或增再中風風險

發佈日期: 2023-07-21 08: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中大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病人若中風後,將原本服用的新型抗凝血藥,隨意換成其他抗凝血藥,將增加再中風的風險。

67歲石女士年初中風入院,之後發現由心房顫動引起、即是心跳不規則影響血液循環,形成血塊,令腦血管阻塞,現時每日要定時服用俗稱「薄血藥」的抗凝血藥。

石女士指出︰「吃完藥記憶變得好,有記憶。」

不過,好像石女士這類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若原本服用第二代、即新型「薄血藥」期間中風,再轉換其他「薄血藥」,就可能增加再中風風險。

中大收集約4.6萬名公立醫院這類患者、2015年至2020年的數據,發現百分之5患者服用新型「薄血藥」期間,仍會出現缺血性中風,當中一成三在約一年半內再度中風,原因除了無跟足指引服藥,還有其他。

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助理教授葉耀明表示︰「第二代薄血藥其實有個好處,藥物很快到位,但也有個壞處,藥物很快失效。我們都見過有些病人,只要忘記吃一、兩個劑量薄血藥,就立即中風。有些因素也會影響薄血藥的效能,第一是高齡;第二糖尿病;第三有些藥物有機會和薄血藥相撞。」

中風後,若患者轉服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再中風風險增加九成六;而換成另一種新型藥,風險同樣增加。有關研究結果已在國際科學期刊《神經學》發表。

葉耀明指,是否換藥通常取決於醫生,建議醫生應維持處方同一種抗凝血藥。

葉耀明說︰「除非病人有很特殊情況、非用『華法林』不可,比如心瓣性心房纖顫,或腎功能衰竭得很厲害的病人,新型薄血藥未必是最好選擇。」

團隊強調,一旦出現糖尿病、高血壓等引起房顫或中風的高危因素,除了準時服藥外,也要保持運動和均衡飲食,避免飲酒、吸煙等,預防「三高」同心腦血管疾病。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