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電聯審核領消費券資格有市民誤以為電騙 議員指不應擾民
發佈日期: 2023-07-05 18:17
港澳



第二輪電子消費券月中派發,政府正審核市民領取資格。但過去一個月,警方已接獲二百宗市民求助,查證是否電話騙案,如果不理會審查,當局指或不能如期收到消費券。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審查是必須,但不應擾民。
電子消費券餘下2千元即將派發,不少市民最近仍收到來電或短訊,稱是政府審核領取消費券的資格。
郭小姐在社交群組收到這類轉發短訊,她懷疑是電騙。
郭小姐表示:「因為叫人致電,通常也是很多騙案(技倆),指有何查詢按『1』字,多數見到也不回覆、致電,否則可能上當了。」
但原來這個短訊,是真的審查市民是否在港居住。除了政府消費券秘書處,當局亦委託了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用指定號碼致電市民審查,當中有3字頭的號碼。
不過,若秘書處或承辦商以短訊聯絡,就分別由五個電話號碼發送,全部號碼是852字頭。
有兩個電話號碼發訊息予申請人,通常是轉換支付平台時,提交的資料有錯漏,有號碼更長達16位數字。市民要記著都不容易。
警方「防騙易」熱線,過去一個月接獲約二百宗市民查詢這類來電或短訊是否電騙。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張文瀚說:「市民對內容抱有懷疑,從防騙角度而言其實是好事。自稱消費券計劃秘書處或承辦商,但內容包括網站連結,用電話錄音聯絡受害人,有連結要求輸入個人資料,這些也是騙徒慣常的犯罪手法。」
政府指若市民未有接聽秘書處或承辦商來電,或未有根據短訊指示聯絡,可能會影響資格審核工作,或導致未能如期在本月16日收到消費券。
當局解釋,如發出短訊或致電沒有回覆,當局會暫停發放消費券,直至收到回覆,審核過合資格才會發放,如獲通知不合資格,可在14天內提出書面覆核。
有立法會議員指政府審查是必須,但不應擾民。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李梓敬認為:「涉及離岸電話因為超過8個字,有些是『852』開頭,令很多市民有機會(以為詐騙),收到電話也不回覆。政府是否可研究,在本地通訊網絡用一些標號,真的顯示是政府機構致電,亦需要考慮傳統模式,如掛號信、郵件等。」
去年有24萬市民,因提早領取強積金被列為提早離港,不合資格領取消費券,最後有17萬人覆檢成功。
受審查的市民,或要證明未有移民才可領取消費券,需要提供過去36個月在港的租約、工作紀錄、購物單據等,但不會直接索取個人資料。政府指若有任何疑問,可致電消費券熱線18 5000查詢。
當局再次提醒市民,如收到有關消費券計劃的來電或短訊,應留意以下事項:
●致電登記人時不會播放電話錄音;
●發放的短訊不會附有連結;
●不會向登記人直接索取個人資料;以及
●只會通過以下特定電話號碼致電或發出短訊,如下:
消費券計劃秘書處
➢3852 7500或2241 9400
承辦商
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
➢2852 1009
向登記人發短訊特定電話號碼
消費券計劃秘書處
➢852-6059 1120或852-2241 9400
承辦商
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
➢852-5567 3873
承辦商
SPS UK&I Limited
凸版資訊(香港)有限公司
➢852-6115 1226 34849
➢852-6522 4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