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公立醫院排期長 公私營協作為何難紓困?
發佈日期: 2023-06-03 09:13
港澳



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長,以眼科為例,九龍西醫院聯網穩定新症平均要等超過三年。有組織指出,病人即使看到醫生,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獲得治療。
70多歲的蘇伯伯住在劏房,每星期都需要去洗腎中心洗腎。兩個月前,視光師發現他有白內障,現在他走每一步都要很小心。視線模糊,蘇伯伯只顧看著地下,結果有兩次過馬路,不小心衝「紅公仔」。他到公立醫院排期看眼科,就要等到2025年。
蘇伯伯指出:「公立醫院,怎麼會等得到。2025年,眼睛都盲了,怎樣等呢?兩年時間。捱得到都要捱,捱不到都要捱,有甚麼辦法?」
本台2021年報道過這位婆婆雙眼生胬肉,特地由深水埗跨聯網到港島黃竹坑葛量洪醫院輪候。本台近日跟進婆婆情況,雙眼的胬肉更加明顯。今年5月初看到醫生,但醫生說要等到明年一月才可以做手術。
陳婆婆(化名)稱:「我真的以為5月4日幫我做手術。後來看醫生後,他說還沒做,要排期才行。沒辦法,香港是這樣,在香港一定要等、甚麼都要等。」
翻查資料,九龍西聯網裡,眼科、內科、耳鼻喉科、骨科都要等超過一年。
社區組織協會指,社會經常討論的輪候時間,只是第一次見到醫生,到真正治病還有一段距離。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表示:「可能要再等一些醫學診斷,例如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如果不自費,可能要多等一兩年才能照到,等到真的有結果,有可能要再去輪候手術。」
他建議當局進一步擴大公私營協作,把病人分流出去私營醫療機構。醫管局回覆指,會繼續密切監察服務需求,致力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適切服務。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