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泰合作發現11種蝦敏感致敏原 研打三針後或不再需戒口

發佈日期: 2023-05-11 19:0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中大和泰國大學等合作研究,發現11種與蝦敏感相關致敏原,正研發相關疫苗,打三針後有機會不再需要戒口。

海鮮敏感人士家長劉太說:「基本上除了魚,所有海鮮都進不了我們家。」

不少有食物敏感子女的家長,可能與劉太一樣,份外小心選擇食材。本港常見的食物過敏,包括甲殼類和貝殼類,其中蝦是最常見。過感反應通常是風癩、嘴唇痕腫、呼吸困難、甚至過敏性休克。

中大早前研究發現,華南地區對蝦敏感的患者,普遍致敏原是來自大虎蝦。中大醫學院與泰國曼谷瑪希敦大學和三美泰吞武里醫院合作,在兩地招募85名蝦敏感患者,利用大虎蝦的蝦類蛋白,進行血清過敏測試,成功找出11種致敏原,當中一種是新發現、「肝糖磷解酶」,但發現就算是同一致敏原,兩地患者反應都有不同。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副研究員衛懿欣稱:「這可以因為我們有少許不同基因,居住環境不同,或進食習慣不同,都會導致有分別。」

團隊正研發防止蝦過敏的疫苗,並展開初期人體測試,把含蝦類低敏性致敏原蛋白的疫苗,注入患者體內,誘導身體產生免疫力,從而減輕日後對蝦的敏感。

中大醫學院兒科教授梁廷勳指出:「經過了動物模型,對蝦過敏反應是很有效,降低到總體IgE(抗體免疫球蛋白),給蝦老鼠吃,發覺完全無(過敏)反應,在打疫苗前反應很劇烈。三針後跟進血液中淋巴、抗體反應。」

團隊指招募了測試者後,會每兩周打一針,並觀察約一年。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