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指有四個水浸黑點待解決 會利用機械人等科技協助清理渠道
發佈日期: 2023-03-30 21:15
港澳



雨季將至,渠務署指全港仍有四個水浸黑點要解決,又指會利用機械人等科技協助清理渠道,預防水浸。
未到夏天,大地已迎來雨水。上周六大驟雨加上狂風雷暴,有地區更落雹,多區出現輕微水浸。天文台就預計,今年本港雨量正常偏少,但仍會受暴雨侵襲。
渠務署稱,28年間消除了127個水浸黑點,餘下4個未解決,其中薄扶林村和尖沙咀漆咸道南的正進行工程。而大埔林村谷和元朗新田石湖圍,相關改善工程就正在規劃階段。署方又指近年運用科技監測,再加強巡查清理渠道,防止水浸。
渠務署署長彭雅妮指出:「例如我們用防洪健康碼,即遙距監察系統,透過一些水文監測站,或者一些閉路電視,令我們更加了解不同地方,究竟水位或上升速度有多快,亦會否在容易淤塞地方放置一些監測器。」
當局今年年初引入這輛「深水清2.0」,協助清理河道污泥,減少鄰近地區水浸機會,比第一代更能清走硬物,而且一年四季都可用。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羅肇麟稱:「以前傳統的方法,我們要在雨季停止,因我們認為要安全為先,及以前傳統方法我們要截水,要在上游或下游找擋水板擋著雨水侵入渠道,要封實再抽水,花了很多準備工夫。」
渠務署指全港轄下有六部相關機器運作中,將會不時檢討需要,適時引入新科技協助工作。
另外,渠務署近年亦推廣「河畔城市」概念,除了防洪及生態保育等,亦將河道改成公共空間,如活化觀塘翠屏河,包括擴闊河道及地基再作美化,預計明年第三季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