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網購盛行、騙徒橫行,小市民追討靠「小確幸」?
發佈日期: 2023-03-18 16:00
港澳



去年懷疑網購騙案超過8,735宗,較2021年上升百分之43,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應加強規管網購平台。
化名阿欣的她,年初在網上購買一個二手名牌手袋,但付款後一直收不到貨,賣家更繼續在社交平台賣貨,阿欣於是展開「反擊」,用了第二個身份相約賣家買另一件貨。她同時聯絡警方跟她一起去交收,就是畫面中穿紅色和灰色衫的人,最終在警員查問下,身穿黑衫的賣家承認自己收了錢,但沒有出貨。
阿欣(化名)稱:「警察也說其實我這個個案某程度上都是幸運,因為他們都預計賣家既然騙人,就不會出來親身交收,誰料今次是例外。」
但像這個賣家,多問幾句就承認自己騙人的,其實只是少數。警方去年全年11次涉及網騙的大型拘捕行動,只是拘捕520人,涉嫌跟2,650宗案件有關。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指出:「他可能會聲稱暫時未有貨送貨、即將會送貨,或者他們會用不同的方法隱身,隱藏自己的身份。」
根據警方數字,近年網上購物騙案有七成涉及社交平台,社交平台Facebook及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說,已盡力打擊網上詐騙。
Meta公共政策經理(香港、澳門及蒙古)譚雋蘭指出:「平台其實是讓社群自己交流,很多時候交易在平台以外發生,我們都未必知道後續情況。」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應考慮立法規管網購平台。
民建聯新界西南議員陳恒鑌認為:「如果沒有規管,就是任由那些人在一個網上空間做生意。我認為要有一些發牌制度,規管一些網上銷售平台。」
他認為,發牌可以推動網購平台投入更多資源保障消費者。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