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解碼】港商進軍大灣區保健市場
港澳
2023-03-17 22:00



疫情過後,很多人開始注重健康,令保健產品銷量飆升,成為家家戶戶「看門口」的必需品。
有本地企業了解到羅漢果有潤肺除痰等各種好處,於是以現代化手法,生產一系列製品供應香港市場,及發掘大灣區的發展空間。
源田羅漢果市場營銷經理蔡懷逸表示:「國內同胞隨著經濟起飛,他們的花錢能力提升,會開始注重一些較健康的(產品),亦願意花錢在健康方面。尤其是大城市,更加會注意一些有機食品或低糖食品。接下來進入大灣區市場,會做更多研究與開發,會做一些方便年輕市場的產品,迎合國內快捷的生活需求,可能會有一些沖劑,有一些較健康的選擇予國內同胞。」
蔡懷逸認為,香港品牌給予內地消費者有可靠、質量獲保證的印象,若將香港製造的產品進軍大灣區市場,必有一定優勢。
蔡懷逸稱:「例如我們製造食品,我們會有很多食品的檢測公司,例如香港通用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國際性食品檢測的公司,甚或是一些有機認證的公司,都會在香港有分布,幫我們做一些例如農藥殘留或重金屬的測試,給予一個信心保證我們的產品及消費者。」
談到認證方面,內地與本地對於有機的定義亦各有差異。若要發展內地市場,宣稱產品是「有機」的話,就要留意內地的驗證標準。
蔡懷逸說:「主要檢測空氣、水分及土壤,這些不同方面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氧分?是否夠潔淨?會否有太多的污染?去作一個評估,合資格的話,就可以驗證是有機,例如歐洲有不同的標準,內地又有不同的標準,你要依照內地的標準做。」
根據《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定義,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功能,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內地在保健品分類方面也非常嚴格,絕對不能含有藥物成分。
香港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周薇薇指出:「現在有很多保健食品有中藥成分,所以內地就會變得敏感一點。如果是一般促進健康的字眼,沒有會理會你,若字眼上列出對心臟有好處,或減肥也很敏感。期間不能更改健康的結構,更改了的話他們就會說這件不是保健品。」
周薇薇看好內地市場,而且認為港商到大灣區發展會有不錯的機遇。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