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市面十款家用監控鏡頭 各有私隱外洩風險
港澳
2023-03-15 13:01



消委會測試市面十款家用監控鏡頭,九款都有網絡安全隱患,包括無加密傳送資料,及未能防禦黑客攻擊。
不少人在家中安裝監控鏡頭,留意兒童、寵物情況。消委會委託獨立實驗室按歐洲及工業標準,測試市面十款售價介乎269至1,888元的監控鏡頭。
發現九款有不同網絡安全隱患,當中四款在傳輸影像時,無把數據加密,容易受黑客攻擊,可輕易窺探影片內容;另一款就在連接Wi-Fi無線網絡時,傳送資料亦無把敏感資料加密。
測試亦發現三款樣本,黑客只要用自動化工具及程式,透過「暴力攻擊」就可以破解密碼,竊取影片,其中兩款由於密碼組合過於簡單,如僅有六位數字或字母;另一款就在用戶用手機應用程式登入時,易被黑客入侵。
另外,全部樣本儲存資料時安全性不足,例如是電郵地址、帳戶名稱等,均存取在普通文字檔,未有用加密技術保護。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副主席雷永昌指出:「新加坡、德國、芬蘭、美國等國家,其實已推出物聯網裝置的網絡安全標籤認證計劃。建議香港政府可參考不同國家做法,推出適合本港的相關計劃和標準。」
消委會建議市民有需要時才開啟和連接鏡頭,用完就關掉,亦不要用公共Wi-Fi連接登入,連接鏡頭。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