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生命線】大夫斷症:低血壓以虛證較多 兩種食療補氣養血

發佈日期: 2023-02-20 22: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靈樞‧口問》︰「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在中醫角度並沒有低血壓的疾病,但患者長期血壓偏低,可引致眩暈、虛勞及心悸,一般是以虛證較為常見。

仁愛堂醫療服務科註冊中醫師區雅嵐稱:「包括心氣虛、脾胃氣虛、血虛及腎精不足。如果思慮太過、心氣虛,不能鼓動血脈而上榮於頭目,頭目失養的話,就會出現眩暈。如果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或失血太多及思慮太過,令到肝血不足,或者年老體弱、防勞太過、腎精不足,而不可以生髓,而腦為髓海,都可以出現眩暈。」

而出現低血壓的情況,主要是與心、肝、脾、腎的功能有關。長者、孕婦、長期病患者或素體虛弱的人士,都會容易出現低血壓的情況。

區雅嵐指出:「因為長者、長期病患者及素體虛弱者,容易因為素體的氣血不足及肝腎虛弱,而出現低血壓等的情況;而孕婦因為需要以血養胎,容易出現肝血不足、腦竅失養的情況。」

在治療方面,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處方內服中藥為主,調理身體及體質。心氣不足的情況,一般會處方六君子湯;另外脾胃氣虛的情況,則會處方補中益氣湯。

區雅嵐表示:「如果病人出現眩暈、眼花、唇甲不華、月經不調、肢體麻木等的情況,我們會診斷為肝血不足,處方四物湯;如果病人年老體弱、眩暈、腰塞酸軟、耳鳴等的情況,診斷為腎精不足,處方左歸丸或右歸丸。」

中醫師建議可飲用「桑椹杞子茶」,有補益肝腎及滋補陰血的功效,另外亦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按壓相應的穴位,紓緩低血壓出現的不適症狀。

區雅嵐說:「第一個穴位就是百會穴,這個穴位可以用食指及無名指按壓,順時針由輕至重按壓50次,有醒神及升提陽氣的作用;第二個穴位就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可以用拇指,由輕至重順時針按壓50次。足三里是常見的保健穴,有補中益氣、調理氣血的作用。」

另外,醫師亦提醒低血壓患者要有恆常的鍛練及和緩的運動,都可以幫他們增強體質及鍛鍊體魄。

區雅嵐指出:「對於一些低血壓的患者而屬於氣虛的情況,避免服用一些會降壓的食物,例如綠豆、冬瓜、西瓜、海帶等;另外,要注意有充足的睡眠及休息,避免熬夜。然後低血壓的患者,在站立時就應該要緩慢,不要操之過急,起床時都不可以太急轉換體位,以免血壓突然下降。」

今次為大家推介一款「山藥薏仁粥」,有健脾益氣、和胃利濕的功效。

材料:
山藥  十五克
太子參 十五克
薏仁 二十克
紅棗 十粒
粳米 二百克

煮法:將以上材料浸洗,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粥即可食用。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