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解碼】初創者尋資金 創投、大學出路多
發佈日期: 2023-02-03 15:46
港澳



貿發局早前公布,在2021年的調查發現,大灣區初創企業主要面臨資金不足、難以尋找投資者等困難。究竟在疫情後期,初創公司有甚麼渠道可以找到投資者?
這間公司在2019年成立,是香港首間提供大型VR遊戲及街機遊戲的初創公司。在創投機構的幫助下,公司最新估值達到8,000萬美元。
VR游戲初創公司創辦人楊全盛表示:「其中不僅是提供資金這麼簡單,我認為一個專業的投資機構,最重要是提供他的網絡給你,因為其實他是連結著、他後面連結著很多其他投資者的網絡,或者其他投資者。」
除了資金資助,亦會提供很多融資意見,協助公司長遠運作,但公司的營運亦需要達到投資者的要求及關鍵業績指標。
楊全盛說:「如果達不到,通常都有些後果。他有權要你用回原價,或一些息口去贖回他(投資者)的股份,就是簡單說,你要確保做到那些要求。」
冼漢迪2009年成立手機遊戲公司,2012年已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他在2015年再設立創業投資機構,目前已投資過百間初創公司。他希望以過來人的經驗,幫助初創公司發展。
創投基金董事長冼漢迪稱:「我看到這幾年他的成長,包括我們協助他做融資、做一些業務拓展、協助他把關遊戲的感覺等等,其實我們都重度參與。」
除了私人創投公司,特區政府以及多間大學都有為初創公司提供起始資金。這間由城大孵化的公司在2021年成立,專注研發新的檢測方法,去檢測水中的參數,但公司若想得到種子基金,亦要達到評核委員會的相關評核準則。
初創公司執行董事長吳志安指出:「包括業務可不可以解決到現實現有的問題;第二是服務或產品,可否有一個創新的成分;第三是會否有一個實行的可能性?同時間評核委員會亦會評核這間公司或團隊,有無機會可以得到天使基金的投資,也就是我們的升班試。」
城大「HK Tech300」會為初創公司提供種子基金10萬元,及天使投資基金100萬元。他們希望初創公司經過培育後,能夠進入大灣區,最後可以回來香港上市。
城大協理副校長(內地事務與創業)羅璇說:「如果第一、二年在香港,經過我們的培育,成為一個有天使投資的初創企業,之後進入大灣區,用三年時間擴大市場。如果達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後亦都可以回來香港準備IPO上市。」
她又說現時香港已推出新制度,為暫時未有收益的初創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方便,相信大約七年時間可以培育到一間獨角獸企業。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