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原屬聖保祿教堂前壁 澳門首用擬真技術還原內部環境

發佈日期: 2023-01-18 20: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地標之一,澳門文化局首次運用擬真技術,揭開大三巴的神秘面紗。

大三巴牌坊前身是聖保祿教堂前壁,1835年教堂被大火燒毀後,因剩下的教堂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牌坊,被稱為大三巴牌坊。

澳門上月底開始舉辦大三巴牌坊沉浸式數字體驗展,透過裸眼3D、VR及AR等技術,對教堂進行數位化復原。

製作公司董事吳鴻祺表示:「我們以修復教堂為故事的觸發點,透過小教堂的外牆修復主祭堂的聖物還原、清潔等,讓用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參與修復過程,也可以先行感受到演出環境,在虛實結合,讓旅客、居民可以深層次體驗,去了解大三巴過往的歷史。」

展覽免費開放給市民及旅客,想參觀要先在網上預約,每日有約140個名額,預約已經要排到下月。由於反應熱烈,之後會加開場次。

內地遊客李先生說:「看到復原之後教堂內部裝飾,以及修復教堂的小遊戲,還有一場彌撒儀式,比較身歷其境。」

目前VR內容主要針對教堂內部環境,三月份推出的完整版,大家就可以看到有大三巴,看出去的澳門古老街道,同時亦有聖像巡遊和小朋友表演,及配合語音導航,讓整個體驗更加豐富。

澳門文化局稱,為活動做了一年多的前期準備工作,特別是深入歷史研究。

澳門文化局文化遺產保護處處長何卓鋒表示:「其實大三巴過去的歷史資料,主要是文獻資料,所以我們也邀請了相關歷史專家,去進行深入的歷史資料整理,亦結合不同的文獻,推敲原本的外貌,最後我們透過數字化技術,結合美學和宗教的考量,去呈現原貌出來。」

文化局又稱,展覽標誌著澳門世界遺產資源,的數字化開發邁出重要一步。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