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工程處採AI系統測試混凝土等質量 效率較高結果更精準
發佈日期: 2022-12-05 07:31
港澳



測試混凝土及鋼筋質量,過往要以人手和目測分析樣本等。土力工程處近日起採用兩套人工智能(AI)測試系統,效率比以往高,結果亦更精準。
萬丈高樓從地起,支撐結構物料質量至關重要。要測試混凝土是否及格,可以靠這項新技術。機械臂將貼上條碼的磚塊從護養缸取出,抹乾水分,再夾到電子磅,並由光學鏡頭量度體積。然後放進壓磚機,準確度達0.05毫米,遠超人手擺放。測試完成後,以人工智能取代目測,分析樣本破裂模式是否及格,再放回相應收集箱。
這套自動化測試系統由土力工程處自行研發,2018年向創科局申請970萬元基金製造。系統每天最多可測試到約160件樣本,比以往人手處理多六成。
試驗所這裡還有空間擴展,處方稱日後可以在這裡加設多一套自動化系統, 四個護養水缸可以分兩邊運作。如果以每天工作八小時計算,至少能測試320件混凝土樣本。
另一套引入的鋼筋測試系統就是全港首部,同樣以機械臂操作、能夠負重40公斤,先掃描鋼筋紋理,再夾至拉力機內,以光學技術實時量度長度變化,比以往人手分階段刻度記錄,數據更詳細。
處方指每年處理60萬項政府工務工程的物料測試,其中過半是涉及鋼筋和混凝土。兩套新測試系統預計會在2026年,應用在安達臣道岩洞內的中央試驗所。
土力工程處處長張偉文說:「我們想務求準繩程度、測試一定要很精準,以及所有事情都有紀錄,這反而更重要,以及人為因素盡量減少,我們要一個客觀出來的結果。最終我覺得都是在手工藝方面,我們都要留小部分用現在(人手)情況,一來可以有對比,第二作為同事培訓,甚至大學工程系的同學都有基本東西要知道。」
而原有測試的人手,就會重新編配至其他測試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