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公共事業陸續調高收費 不少市民指應慳得慳
發佈日期: 2022-11-23 18:30
港澳



有的士業界亦預告今年內有意再申請加價,多項公共事業也會陸續調高收費,不少市民指要應慳得慳。
市民外出,乘坐巴士可能會貴一點,天星小輪亦申請了加價一倍。今年年中加價的的士,有車主協會也想再加,稱因應疫情的燃料補貼完結,入氣成本增加三成,加上「車保」轉公司後貴一倍,目標下月再申請加價。
七月電車已加了,成人最新收3元。大欖隧道九月亦有新收費,平均加百分之7.8。
不外出、留在家,也可能花多了錢,中電、港燈按年加價約兩成至四成半。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磋商過程中,我們有提出要求,要求他們不要賺取百分之八的利潤,今次情況,當然他們不同意,我就覺得他們不同意,我們都要尊重合約精神。」
政府出口也改變不到,市民可能要靠自己小心花費。
張先生指出:「難道看到眼盲都不開燈?熱到出油都不開冷氣?香港地有哪樣東西不加價,只有人工不加,衣食住行一定要用,沒法節省。」
麥先生稱:「(外出)吃飯會留意到(物價)貴了,要節省的一定是吃少些,因為樣樣都那麼貴,始終都是沒人控制物價 ,任它飆升時我們打工的,當然要盡量自己慳。」
上月消費物價按年升百分之1.8。政府預計短期內通脹也保持溫和,「樣樣都加」,為何數據與市民感受有落差?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指出:「對比可能房屋,特別私營的租金有按年下滑出現,即使有電費加幅,甚至食品,衣食住行的加幅,其實都會給房屋租金跌幅抵銷了。政府財政狀況似乎面臨較大壓力,加上如香港逐步開放,雖然經濟不真的太好,但政府支撐經濟的誘因,可能會見到這些(交通、公屋、電費)補貼慢慢較少。」
他又預計食品等物價,明年或有至少半成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