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5萬名11歲以下兒童曾染疫 專家指最嚴重或影響腦部發展

發佈日期: 2022-11-21 20:1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現時11歲以下兒童,累計逾15萬人曾感染新冠病毒,他們康復後可能出現長新冠徵狀,令味覺和嗅覺受損,甚至影響日後腦部發展。

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有10名確診兒童離世。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說,未打針的兒童染疫後容易患上重症,嚴重的話更會損害腦部功能。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表示:「我們發現原來今次新冠病毒感染,特別在未有打針的年幼小朋友身上,是很容易誘發到發燒和抽筋,通常這一類的病徵,如果抽筋的時間太長,會傷害到腦部的長遠發展。而一部分的小朋友,甚至我們之後發現他有一個壞死性的腦炎,最後腦部的功能可以嚴重受創。」

葉柏強說,小朋友康復後,仍有機會出現不同後遺症,如失去味覺和嗅覺,家長要時刻留意他們的情況。

葉柏強稱:「我們特別擔心新冠病毒的感染,會影響他之後的智能發展和學習,所以家長需要留意他返校之後的學習表現、專注的程度會否突然轉差、情緒會否經常失控,在體質上會否突然變得容易疲倦、心肺活動能力比以往差,例如以前走走跳跳,很喜歡做運動,現在連走幾級樓梯都會氣喘。」

他又說,如果小朋友康復後,出現發高燒、持續出疹和眼紅等徵狀,有機會患上多系統發炎綜合症,需要盡早求醫。

葉柏強指出:「有時要特別留意,會不會在新冠病毒感染後,特別是兩到六個星期之後,再重新發高燒,而又全身出疹、眼紅、手腳腫,那些我們一般是說,和一般小朋友經常聽到的川崎症,是有一些類近的徵狀。但在新冠病毒感染後幾個星期,原來我們發現在世界各地,包括在香港都一直有很多個案,我們稱『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有機會在康復後幾個星期再發生。」

醫生提醒,即使子女曾經確診並康復,家長都要帶他們補打新冠疫苗,定期補充抗體。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