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五公共屋邨試行收集廚餘 學者指難助市民建立回收習慣
發佈日期: 2022-11-08 23:31
港澳



政府在五條公共屋邨開展廚餘收集試驗計劃,為期18個月,同類試驗計劃十年前已經推行過,有學者認為當局只試驗不推行,無法幫市民建立回收習慣。
吳先生住的石排灣邨,約兩星期前剛剛開始回收廚餘,這日他帶煲湯的廚餘到樓下回收。
吳先生表示:「我們把廚餘倒下去,隔掉水,把廚餘倒下去,就會自動關閉,這裡顯示有多少公斤,會自動關閉。」
環保署上月底起,陸續為石排灣邨、彩德邨等五條屋邨,安裝智能回收桶,為期18個月。但其實早在10年前,已經有14條屋邨試行過同類計劃,包括深水埗麗閣邨。
時任深水埗區議員馮檢基表示:「越來越多街坊,願意把廚餘倒進桶內。但房屋署告訴我,對不起,上層要把這筆錢轉為收玻璃,於是又另外三年,麗閣邨又放置另外一部機器,放玻璃樽到收集的地方。」
有學者認為,當年計劃已經得出「邨外處理」較可行的結論,就應該繼續向這個方向推行。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稱:「如果我們做廚餘分類,要建立一個好習慣很重要,所以之前2014年做了後,都有少少壞印象,我做了又斷了,所以現在開始做試點,政府應該重新再做好。 」
環保署回覆指,根據屋邨人口、分布及過往廚餘回收的經驗,揀選五條屋邨參與試驗計劃,目標下年度擴展至100座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