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活化法定古蹟是否開放受關注 專家稱讓公眾參觀有利推動保育

發佈日期: 2022-10-07 23:43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法定古蹟經活化後是否開放引起關注,有專家認為開放古蹟讓公眾參觀,對推動保育很重要。

在大學讀歷史及香港研究的鄧同學,這日相約朋友參觀法定古蹟大埔舊北區理民府,但就「摸門釘」。

鄧同學說:「好像有點浪費納稅人金錢,因為政府花錢,去幫舊北區理民府做保育,以及一些損壞維修,但反而市民不能去參觀。」

舊北區理民府在1907年興建,1981年列為法定古蹟,2002年起用作香港童軍總會新界東地域總部。建築物外圍每日「朝九晚六」開放,但因為疫情等原因,現時連室外地方都只會在周一至周五開放,而公眾假期及有童軍活動期間,中心亦會關閉。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說,曾就事件去信發展局。

民建聯新界東北議員陳克勤稱:「如果指定星期一至五上班時間去參觀,其實似乎是強人所難。我想古蹟辦真的要認真去要求這些承辦人,在每一個時段內,有一定的時間開放給公眾。」

童軍總會回覆指,疫情下很多童軍軍旅未能借用原先使用的場地,所以舊北區理民府的童軍中心,會於周末及公眾假期提供場地予各童軍單位,未能向公眾開放。

有建築專家認為,政府用公帑保養及維修古蹟,應該盡可能開放。

香港大學建築系講師張家榮指出:「為何要做保育或建築文物保育?
其實某程度上你要去教育下一代,關於歷史建築物,或建築文物的文化價值在哪裡。如果連看都看不到,如何做教育呢?這違反建築物保育最基本的原則。」

不過他也認同,部分古蹟未必適合常規開放,要視乎不同個案決定。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