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今年首七個月電騙案按年升六成 涉款逾4.7億
發佈日期: 2022-09-21 19:00
港澳



警方今年頭七個月接獲956宗電話騙案,按年上升六成,涉款共超過4.7億元,當中假冒官員騙案顯著上升。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不少藉疫情行騙。今年頭七個月,涉及假冒官員及「猜猜我是誰」的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都有上升,其中假冒官員佔整體六成,騙款達4.5億,假冒衞生署職員或疫情相關的騙案,涉及騙款佔一半。
衞生防護中心指,有騙徒冒充疫苗接種計劃查詢電話,利用預錄語音來電,訛稱市民於較早前接種疫苗時登記資料有誤,而無法接種第三針,隨後再轉駁至另一名假冒內地執法人員的騙徒,騙取其個人資料。
中心又說,當局在聯絡市民時,會提供相關資料核實身份,亦不會索取敏感資料。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稱:「一般來講,打給的個案,他自己本身知道自己確診,因為進行了核酸檢測或已上網呈報。如果是密切接觸者,我們一定會告訴市民確認他是否跟那個人一個真實的有姓名的人曾經接觸或何時接觸,如果來電者講不出這些資料,純粹界定你是密切接觸者,都很大機會是騙案。」
警方過去一個月拘捕173人,介乎13至72歲,包括找換店東主、傀儡戶口持有人等。警察臨床心理學家指,騙徒通過打心理戰、欺騙或恐嚇受害人。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指出:「策略包括建立權威,要求(受害人)保密、定時報到,希望在受害人心中建立一個有可信性、威脅性的形象,從而令他們有害怕或恐懼的感覺。」
警方又指,目前不少市民對疫情較關注,呼籲他們應提高警覺,如收到可疑來電應向警方或相關部門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