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港內地生成電騙目標 警方阻截至少5宗騙案涉款約800萬元
發佈日期: 2022-09-16 08:00
港澳



不少電話騙案的騙徒偽冒政府部門或內地公安,來港讀書的內地學生成為騙徒目標。警方透過微信防騙群組,不足一年阻截了5宗相關騙案,涉款共約800萬元。
在港內地學生潘同學說:「自稱來自香港衞生署的電話,他們告訴我,我違反了一些防疫措施。」
跟不少市民一樣,潘同學本月初收到電話指是「衞生署的通知」。他向對方否認違規,對方就稱可能是個人資料被盜用,要轉駁給內地公安,之後「公安」指他涉及一宗內地嚴重刑事案。
潘同學稱:「這些『公安』就叫我每天要對他們報到兩次,並且進行全天候的視頻通話,之後那些假公安讓我提供一些我個人的銀行卡資料。」
潘同學指冒認的「公安」知道他戶口存款不多,改變策略,聲稱相信他與案件無關,但要指派他做特務,為國家完成秘密任務,就是陪伴另一個被騙目標、81歲的陳婆婆,去購買新手機,方便與騙徒聯絡。
陳婆婆表示:「再三關照我,不能對任何人講這件事,甚至連我自己的兒子都不可以講。」
潘同學開始懷疑出了問題,告知同學這個經歷,最後對方加他到警方設立的微信群組「港漂報案室」,潘同學在群內求助。
警方相信他和陳婆婆被同一犯罪組織詐騙。警方指如果騙徒成功,將可騙走涉案長者的超過380萬元,是透過微信群組阻截的個案中金額最大的一宗。
又指「港漂報案室」去年12月成立,超過1,800名內地學生加入,並阻截了至少五宗騙案,涉款共約800萬元。
東九龍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警員曾子陽指出:「假冒官員詐騙的手法都是一些語音電話,之後都會跟受害人講,他們牽涉一些內地刑事案件,甚至乎洗黑錢案件、詐騙案件,令受害人信服。其後都會向受害人出示公安證,甚至有受害人個人資料的通緝令、拘捕令。」
警方指未來會發展更多類似「港漂報案室」微信群的社交群組,幫助更多人提防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