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過渡屋居住期屆滿有居民需重返劏房 有議員倡延長居住期
發佈日期: 2022-09-14 17:44
港澳



位於深水埗的首個過渡性房屋兩年居住期9月底屆滿,部分居民需重返劏房。有議員希望日後過渡屋居住期可延長至五至七年。
劉先生一家三口入住深水埗「南昌220」過渡性房屋不足兩年,就因地產商收回土地發展要搬走。
劉先生表示:「那段時間真的很徬徨,都不知怎辦,兩頭不到岸,又上不到樓。」
市區過渡屋單位緊絀,營運的社聯安排劉先生一家搬去元朗「博愛江夏圍村」過渡屋。劉先生視察十多次後,最終在7月搬進去。
劉先生稱:「最初我太太不是很接受,我和太太說如果你拒絕,搬去哪裡?第一選擇你要搬來新界元朗;第二選擇你要回劏房,無第三個選擇。」
「南昌220」是本港首個過渡性房屋,私人發展商2017年借出土地,花了三年時間完成規劃並建成89個單位。居民前年8月陸續入住,至今有94戶、共175人受惠。
截至9月中,兩成半住戶獲派公屋;近六成獲調遷去其他過渡屋;三戶未有去向;11戶就因不願意搬到偏遠地區,重返私人市場,包括劏房。
社聯承認情況不理想,指會有社工跟進。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指出:「好像天堂般會否返回地獄,街坊失望或沮喪一定可以理解。現在搬不到(市區過渡屋)的街坊多數是三人單位(家庭)。礙於現時資助方式,其實會令較少三人單位,原因是現時政府做法,每一個單位就給固定數額。知道有些項目一出標書已爆預算,所以會壓縮一些大單位。」
社聯指,「南昌220」的組裝合成建築物可重複用30至50年,所以停運後會交由另一間營運機構搬去其他地方,繼續做過渡性房屋。
有議員建議,善用市區政府土地,增加過渡房屋單位至5萬個。
民建聯九龍西議員鄭泳舜表示:「不論是政府的閒置土地,以至政府本身的建築物,包括舊校舍、空置校舍、舊政府部門大廈等。租約期亦都是越長越好,最少有五至七年是最好。其實目標希望最少做到三轉,三個流轉。」
他又指政府應建立多方平台,將技術等資訊透明化,並協助興建部分過渡屋,才可以提速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