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大部分患者屬先天性遺傳暫無法醫治 最嚴重或完全失明

發佈日期: 2022-09-12 20:0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視網膜色素病變、俗稱「夜盲症」,大部分患者屬先天性遺傳,每4,000人就有一名患者,暫時無法醫治,最嚴重會完全失明。

國輝平日會與太太一起在家中看電視,不過他很多時候都是「聽」電視來了解節目內容。他稱視力開始轉差時,對日常生活無太大影響,以為只是近視加深。

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國輝表示:「初時(視力)很正常都可以看見,別人可以看見的,我都可以看見,不過一些細緻就看不清,以為是眼鏡度數不對,但配了新眼鏡都是一樣。」

後來他發現自己在黑暗環境的適應力比較慢,到了50歲,確診是視網膜色素病變。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陳理佳指出:「它是一種先天性或遺傳性,有一些基因變異導致視網膜退化、退化性的病變,早期表現可以是夜盲症,病情會逐漸演變成視野縮窄,最終變成管狀視野,甚至中央視力都會喪失。」

陳理佳指患者通常在童年已經發病,但初期徵狀並不明顯。病發原因是感光細胞發生變異,而感光細胞有兩種,分別為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

陳理佳表示:「多數是視桿細胞先受到影響,即是說周邊視野會受影響,以及他的感光會出現問題。後期來說視錐細胞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後期他會出現怕光及色弱,甚至看不見顏色及中間的視力都會喪失。」

典型的夜盲症患者視網膜眼底的情況,與正常視網膜有很大分別。

陳理佳說:「在夜盲症的病人視神經的蒼白;另外血管萎縮或者收窄,以及更加典型可以看見周邊的視網膜很多骨刺、一些色素的沉積,這是一個很典型或很嚴重的夜盲症眼底的相片。」

醫生指,目前仍未有有效治療視網膜色素病變的方法,建議患者要好好地保護眼睛,避免紫外線、藍光或強光照射,以減慢視網膜退化的速度。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