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天氣酷熱不利大閘蟹生長 本港零售商指今年售價較以往貴
發佈日期: 2022-08-26 19:07
港澳



今年各地天氣酷熱,內地養殖大閘蟹的漁戶指,不利大閘蟹生長,蟹的體積比往年細約三成,產量亦較少。有本港零售店指,今年大閘蟹售價比以往貴。
想中秋吃到肥美大閘蟹,其實有小部分已運了來香港。不過這間店舖的大閘蟹,體型大隻的數目明顯較少。
業界指,7、8月是大閘蟹生長關鍵期,攝氏25至30度水溫對大閘蟹生長最理想,但內地持續高溫,達30至40度。
在大閘蟹主要產地江蘇陽澄湖,有蟹農指高溫影響大閘蟹脫殼,令其體格縮水。
蟹農徐皓表示:「公蟹六層殼脫完,可以增加1.5両,母蟹增加1両。極端天氣下,大閘蟹自保、覺得有危險,脫殼狀態下很脆弱,像嫩豆腐一樣,就選擇不脫(殼)。往年公蟹平均三両五両;今年平均達不到,可能三両半,往下降了一檔。」
他指現時每日要在湖區每十畝投放一船水草,為大閘蟹遮陰,為其提供脫殼條件。
本港賣大閘蟹的店舖負責人指,由於產量少,售價比去年貴一至兩成。較大隻的六両大閘蟹要350元一隻,較細的亦要90至220元一隻。
被問到是否蟹膏會少些,食品公司負責人陳錦輝稱:「都會遜色些。大家都想吃大閘蟹都想吃蟹膏、好吃的蟹肉,若質素不高,亦很難有銷售。」
另一間店舖的負責人則指,今年天氣熱,大閘蟹不論生長或運送途中「熱死」,都推高成本。
南貨店負責人陳眺明指出:「首先我們要由江蘇,江蘇的蟹先到韓國,由韓國再轉口到港,時間已經相差兩日。高溫天氣下,牠的生存率偏低,平均100隻蟹可能有20隻傷亡。」
這間店舖負責人指,中秋至國慶期間,大閘蟹在內地特別好賣,預計要到10月貨源充足,價錢才有機會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