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推《香港裝修指引》冀減少裝修承辦方及消費者間糾紛
發佈日期: 2022-08-10 21:13
港澳



有機構推出《香港裝修指引》,希望減少裝修承辦方及消費者之間的糾紛。
不少人家中都試過裝修,有否與裝修公司發生爭拗?
王先生說:「裝修若百分百滿意是不可能,你自己斟酌或與師傅說大些,要求高些,屆時你收到七、八成已交到貨。」
裝修師傅黃先生稱:「我們會就每個進度拍攝,基本上沒有甚麼爭拗。聽過很多低價拿回來,然後『爛尾』,例如廿萬,12、3萬元拿回來,然後做到一半指不夠做,問客人拿錢。」
香港樓宇檢驗學會、香港仲裁公會等制訂《香港裝修指引》,包括標準協作流程,列出有機會引致額外工程費的特殊項目,有標準報價單及一份可逐項檢查的清單,方便非專業驗收人士自行客觀評估工程質素。
例如驗收牆身時,距離一米觀察無發現例如凹凸、花痕等問題,等於過關;玻璃就用0.5米作為驗收距離,如出現氣泡、黑點、花痕等就要跟進。至於地磚,100平方呎可接受出現百分之5空鼓,但受水地方,例如淋浴間就「零容忍」。
指引亦建議市民應分六次向承建商支付工程金額,例如簽報價單時的「細訂」,應付百分之十的工程費,到開工前就付三成的「大訂」。
香港仲裁公會主席黃添偉表示:「第一個付款已付太多,其實是一個誘因去令裝修出現問題,即裝修師傅已收取太多錢,有『爛尾』或不做的誘因就大,錢和做事的平衡得好,即大約做多少事給多少錢,會令到爭議機會減少。」
機構希望相關指引可以更廣泛被裝修業界或顧客採用,甚至可以有政府部門推廣,加強認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