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錄30宗輸入瘧疾個案累計兩死 當局稱暫不強制非洲抵港人士檢測
發佈日期: 2022-08-05 18:30
港澳



再多一名從非洲抵港的瘧疾病人死亡,累計兩宗死亡個案,19人仍留醫,其中一人情況危殆。當局稱大部分病人感染惡性瘧疾,情況較為嚴重,但不認為要為高危入境者,在抵港時抽血檢測。
過去一個月,本港錄得30宗輸入瘧疾個案,繼昨日出現首個死亡個案,再多一人死亡,病人周三入院,已即時要送入深切治療部,用呼吸機,周五下午離世。仍有19人分別在伊利沙伯、瑪嘉烈和廣華醫院留醫。
當局稱大部分病人是感染惡性瘧疾,情況較為嚴重,令人擔心。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稱:「我們的專家都稱,這麼久沒見過入院時,身體含瘧疾病的蟲如此多在身體內,醫管局已經馬上因應緊急情況,成功採購有關藥物,暫時來說,我們都有足夠藥物治療瘧疾病人。」
現時瘧疾可透過抽血驗出,當局稱,暫時不會強制為非洲抵港人士做。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出:「整個非洲或者很多外國地方都有瘧疾的,很難叫所有人做檢測才入境。但我們見到這段時間從幾內亞來的人士較多,來港而見到瘧疾情況,無病徵的話,看看他們是否願意抽血,然後有醫學監察,希望早點找出這些人。」
有專家認為,瘧疾潛伏期由七天至數個月,難透過檢測找出患者,最重要是防蚊。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稱:「在他未發病前,由於那些蟲數目很少,可能逗留在肝臟中,我們未必能真的很容易診斷到。潛伏期是無辦法有測試,有足夠敏感度能找出在潛伏期個案。隨全球暖化及我們空運交通逐漸恢復,其實有輸入蚊媒的風險。我們尤其是要小心機場和非洲抵港的航班,控蚊方面仍要小心處理。」
政府周四稱,瘧疾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傳播,本港有兩種按蚊,但近年未在市區發現到,最近一次是去年在大欖涌水塘附近發現到其中一種,認為瘧疾在本地傳播風險非常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