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錄30宗非洲輸入瘧疾個案 當局稱本地傳播風險非常低

發佈日期: 2022-08-04 23:4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衞生署稱過去約一個月,錄得30宗輸入瘧疾個案,全部由非洲抵港,其中一人死亡,四人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當局稱,瘧疾在本地傳播風險非常低。

30宗個案,是介乎25至57歲男子,當中21人由非洲幾內亞抵港。消息指他們全部是中國籍,在當地同一公司工作,近期公司結業,他們陸續離開。

當局稱其中一名52歲男子,在港酒店檢疫期間死亡,餘下全部在檢疫時送院治理,當中4人在深切治療部,15人情況穩定,有10人已經出院。同行者要驗血做測試,確定有無受感染。而涉事檢疫酒店一帶會加強滅蚊。

瘧疾在本港屬於呈報的可致命嚴重疾病,前年及去年全年分別有7宗及4宗。

瘧疾是由受感染雌性瘧蚊傳播,亦會經受污染的血液、共用針筒傳播。

被瘧蚊叮咬後7至30天會有病徵,潛伏期可長達數月。

患者一般會發燒、發冷、咳嗽等,嚴重會併發器官衰竭等,若未能及早醫治,可引致死亡。

有專科醫生認為,近期這些個案,在港引起爆發機會微。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該蚊本身有致病源瘧原蟲,再去叮一個人士,該人才會感染到瘧疾,不是所有蚊都可以傳播到,或帶有瘧原蟲。現行新冠疫情嚴重時,這些檢疫酒店都很注意環境衞生,經常都會清潔,經常進行徹底消毒。」

政府稱,瘧疾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傳播,本港本身有兩款按蚊,但近年未在市區發現牠們。

最近一次是去年在大欖涌水塘附近發現其中一款,所以都認為瘧疾在本地傳播風險非常低。

醫管局就稱,已啟動緊急應變指揮中心及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事件,會為瘧疾病人安排隔離病床,亦會加強滅蚊。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