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勵超稱整合棕地發展需時 本土研究社指收回土地條例為尚方寶劍
發佈日期: 2022-08-04 23:45
港澳



新界有近1,600公頃棕地,發展棕地建屋,在社會上支持度較高,但就一直無進展。
82歲的韋伯伯,住這個下格床位超過五年,早在2017年就申請公屋,但到現在都未有消息,他說人到晚年,現時只求一個容身之處。
韋伯伯指出︰「我申請(公屋)到現在,已經四年零八個月。政府最初說三年半,三年九個月,又四年三個月,最近又說四年半,我都超過了,音訊全無。」
政府前年估算,新界有1,579公頃棕地,並找出12幅棕地群,建議可起三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鄧坤盛經營的這個露天倉,數年前被納入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他說業界不是不願意搬遷,而是想搬都搬不到。
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鄧坤盛表示︰「我們覓地也有困難,但是我們找到一些農地,政府說不行,找到一個地方偏遠,政府說要綠化。」
曾任地政總署署長的劉勵超指,政府有必要多管齊下發展土地,但市民也要明白,發展棕地無想像中簡單。
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稱︰「地皮一定有基本大小,才能建成公營房屋。但這些棕地,這裡一塊、那裡一塊,要把所有整合,要一定工夫和需要時間。」
但本土研究社認為,安置棕地作業,其實有很多不同方法。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政府是否願意有魄力,去處理當中業權和地權的紛爭,那些紛爭其實現有法規上板斧,例如《收回土地條例》是一把尚方寶劍,沒有人能阻擋。」
根據政府數據,香港有七千多個棕地作業場所,佔地1,414公頃,超過八成棕地由私人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