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以新引入水耕種植科技栽培3款農作物 市民可經蔬菜統營處購買

發佈日期: 2022-07-26 19:0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漁護署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利用最新引入水耕種植科技,成功栽培三款農作物,市民可經蔬菜統營處購買。

種植不一定在農地,這些西洋菜、紫白菜苗、可食用的金盞花,都是漁護署全環控水耕研發中心採用水耕新科技種植,讓農作物不受天氣影響、全年生產。

漁護署農業主任(有機耕作)王灝雲表示:「由於在室內進行,相對少很多病蟲害、或受到惡劣天氣、或不對的季節影響,所以產量非常穩定。」

西洋菜33天有收成、紫白菜苗收成只需24天、可製成甜品或花茶的金盞花收成就長一些,需要50天。市民可經蔬菜統營處網上平台購買,西洋菜一公斤80元、紫白菜苗28元100克、金盞花20朵40元,為何價錢會比較貴呢?

漁護署農業管理主任(農場現代化)李耀燿指出:「因為是水耕作物,它的生產需要一些水耕栽種的設施,相比田上栽種的略高少少。」

漁護署指水耕系統當中,「可移動水耕栽培系統」採用多層設計,可增加耕作面積提高產量,而利用遙控系統監控及管理環境亦可減少操作人手。

而「氣霧耕作系統」採用噴霧式灌溉,減少灌溉水用量。至於「自動化水耕種植系統」可設定在非辦工時間,也可進行種植工序。

漁護署會向本地農友推廣相關技術,而中心亦推出水耕種植實習培訓先導計劃,為有興趣投身本地水耕農業的投資者、本地專上學生等,提供經營知識及實習機會。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