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發現94%食油驗出有害污染物 當中六成有基因致癌物

發佈日期: 2022-07-18 18:4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消委會發現九成四食油驗出有害污染物,當中六成有基因致癌物。

煮餸經常要用油,但消委會測試50款食油,只有這三款無驗出有害污染物,九成四驗出至少一種,當中四成更驗出至少三種,六成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其中兩款SUPERFOODLAB和御品皇,超出歐盟標準。

另有兩款驗出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其中,御萬家粟米油輕微超過歐盟標準。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沒一個建議攝入的容忍量,因它是基因致癌物,通過動物實驗都看得它們會致癌,其實食得愈少愈好,愈攝入得愈少,對健康愈好。」

調查亦發現一款塑化劑檢出量,超出食安中心行動水平及歐盟上限。

食油要選得健康,市民買油還會有何考慮?

吳先生稱︰「花生油,(因為)香,粟米油沒甚麼粟米味。」

林太指出︰「我用粟米(油),覺得花生油胖一點,粟米好像更健康。」

李先生說︰「先看價錢,再看營養標籤,如你真的負擔得起,當然選好一點的油、橄欖油。如椰子油真的植物,怎樣也健康過人造油吧。」

消委會指,含「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有助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相反「飽和」及「反式」脂肪酸,會增加風險。

測試發現,最多「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包括茶花籽油及橄欖油等,多種食油混合的「調和油」等,就有最多飽和脂肪酸。最多多元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都是這三種油。

至於椰子油,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少,飽和脂肪酸最高,只是無反式脂肪酸。

消委會建議用不同的油煮食,有利吸收不同營養。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副主席雷永昌表示︰「考慮脂肪、膽固醇的影響外,都要考慮自己需要,如吃過多的油,體重有機會增加。」

8款的營養素含量與標示值差距,超出規定容忍限,其中一款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差距最大、逾八成半。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